九江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  首页 > 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的通知

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4-04-18 来源: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现将《九江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82

九江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

地理标志)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知识产权事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幅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依据《“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江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结合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和新发展阶段要求,有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1.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工作列入政府工作主要内容,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市政府迅速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九江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九江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了对县(市、区)政府的考核体系。市、县两级实现了对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政府引导、企业自主、行业促进、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全面构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2.知识产权产出质量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始终排名全省前三。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从“十二五”期末的3397 件、2205件增长至2020年的11877件、9032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从289件、79件增至1660件、236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0.55 件增长到1.9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从1件增长到22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从1.3万件增长到5.3万件。地理标志商标从6件增长到16,地理标志产品数量持续增长。

3.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大幅增长。在全省率先推出政银企风险共担模式,进一步畅通融资、担保、回款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专利质押融资项目41项,累计质押金额3.3亿元,质押项目数量跃居全省第一,有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1个,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2个,省级知识产权(专利)孵化中心2个,为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4.知识产权创新能力逐渐突破。“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获国家级奖项数量有新突破。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不断规范,知识产权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培育形成了江西白莲钢质制品有限公司、江西朝阳机械有限公司、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识产权领军企业。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获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潘新华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暨第十一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当代发明家”称号。奥盛(九江)新材料有限公司荣获第四届江西省专利奖。“十三五”期末,全市共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3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5家,市级优势示范企业53家。

5.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强化。成立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指导推进企业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挖掘、布局核心专利,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自我保护能力。与九江海关、九江仲裁委员会分别签署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联络协作机制,协同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共处理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行政案件482宗,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持续提高,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二)面临形势

1.知识产权创造基础仍然薄弱。本地区创新创造能力不强,万人有效专利偏低,产业核心技术专利、高价值专利数量不多,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知识产权专利执法力量薄弱。改革转隶后,我市专利管理部门普遍存在专业人员较少、业务知识储备不够、执法经验缺乏等现象,全市知识产权队伍的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3.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专利保护普遍缺乏了解,专利申请的目的主要为了获得项目资金和通过高新企业认定,专利对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的保护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4.商标监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商标监管数据互联共享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执法部门商标监管执法缺乏有效数据支撑。

以上问题亟需在“十四五”期间认真研究并出台措施加以解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为重点,全面贯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发展路径,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推动我市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积极作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高质发展。以多方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促进更多创新要素向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领域转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支撑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

2.坚持创新引领。以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破除制约知识产权全局发展的体系障碍,着力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引领带动作用。

3.坚持统筹协调。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促进部门协同合作和政策协同联动,统筹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共同发展,全链条实现我市知识产权领域更加协调、更可持续发展。

4.坚持开放融合。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为重点,加大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知识产权优势资源,推动知识产权与全市区域发展、产业转型、金融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等相关工作的有机融合,逐步扩大我市知识产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底,我市知识产权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期完成,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显著优化,运用效益更加高效,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保护环境持续向好,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有效支撑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显著优化。进一步完善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全市知识产权数量稳步提升,核心专利、商标品牌、优质地标产品等高价值知识产权拥有量明显增加,结构和布局得到显著优化。力争到2025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2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7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7.6万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总量达到22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1件,地理标志商标达到22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8件。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更加高效。整合优质知识产权要素资源,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突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等金融作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更加多元化。力争到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年均质押融资达5亿元,知识产权在企业投融资中得到有效运用。质押融资、专利出让、专利许可次数等专利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两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大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和强县试点示范县建设力度,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力争到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管理水平大幅提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得到有效推广。

---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和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多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力争到2025年,至少搭建1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培育12家高质量服务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管理更加规范,公共服务产品更加丰富,人才培养机制更为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向好。建立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相衔接的联动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社会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形成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力争到2025年,建成1个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1个市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知识产权基层保护工作站实现全覆盖,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全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估知识产权指标实现进位赶超。

九江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

指标名称

2020年基期值

2025年预测值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1.94

6.2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0.58

1.97

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

3亿元

5亿元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7

8

地理标志商标

16

22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

5.3万件

7.6万件

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总量

15

22

中国驰名商标

9

11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

基本满意

较高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加速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1.加快创新主体质量提升。持续推进“发明专利提质倍增三年行动”,切实提高我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促进专利质量有效提升。组织好企业参加中国专利奖等高质量发展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着力提高独角兽、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等企业专利数量和质量,加快培育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

2.强化企业核心专利布局。制定出台《九江市推进知识产权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围绕重点企业实施专利技术战略布局,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在关键技术领域加速专利技术的研发,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申请国际专利合作协定(PCT)和马德里商标注册,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3.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修改出台《九江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奖励资助政策,引导激励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重点加大对高质量知识产权组合、转化运用、公共服务的支持。利用专利费用减缓政策,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发展的有效融合,提高知识产权质提量增。

4.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创建。支持企业自主商标品牌创建。鼓励企业加大商标注册力度,提升市场主体自主商标拥有率。加强高知名度商标企业申请驰名商标扩大保护。引导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自主商标,积极注册国际商标,发挥商标品牌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积极发掘、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推动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加强地理标志政策指导及产业规划,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培育和打造地理标志精品,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高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1.加强转化交易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交易孵化中心平台建设,重点培育好恒盛科技园和共青城两个省级专利交易孵化中心。探索推动在重点产业领域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鼓励高校与第三方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展有效合作。通过搭建“互联网+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平台,进一步汇集技术、成果、资金等信息,促进供需对接,加快知识产权转化交易。

2.促进企业专利实施转化。通过实施省、市专利产业化专项计划,推动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深入挖掘本地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知识产权密集产业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需求,利用联盟化手段整合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引导企业加速专利技术转化应用,提高专利技术的转化率,实施转化专利成果,助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鼓励产学研结合,支持校企、院企合作,促进高校院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中小微企业。

3.完善专利导航运用模式。支持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帮助企业加强专利信息分析运用,推动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促进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高度匹配,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减少企业创新风险,节约研发时间。推动专利导航指南国家标准宣贯,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实施国家标准,加强核心专利有效供给,不断提升专利导航成果运用与资源对接,助力产业创新和区域发展。

4.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专利权质押登记,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转化的作用。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新产品,丰富金融产品新种类,降低知识产权融资门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支持和引导保险机构开展专利保险业务,鼓励和支持企业投保专利保险,扩大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覆盖面,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三)大幅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1.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编制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制定本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推进市、县(市、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把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2.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根据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队伍建设,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培训,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市场创新主体提升知识产权运用管理能力。

3.推广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动企业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水平。通过推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培育更多具有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标杆企业和优势示范企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提升高校、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逐步实现全市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4.强化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进社区、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活动。运用融媒体宣传手段,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大型宣传活动,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地区活动,做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宣传,推广我市知识产权文化。加强咨询服务、典案公开、数据发布、政策解读和公益宣传等活动。发挥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搞好我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逐步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局面,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

(四)创新增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1.拓展知识产权服务项目。依托高校资源优势,搭建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全面整合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高质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可及性。培育和引进服务质量优、信誉好、水平高、实力强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提升知识产权代理质量。开展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项目,推动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服务。着重引导服务机构与独角兽、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等企业的主动对接,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提供丰富多元、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

2.创新知识产权人才智库。在原有九江市知识产权专家库类别基础上,不断健全地理标志、商业秘密、传统知识、传统文化等领域的专家类别,完善智库人才分类,打造形成一支“高、精、尖”知识产权特色人才智库。聚焦知识产权多层次人才培养,加强与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联系,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鼓励企事业单位人员报考知识产权师和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着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服务等三类人才。出台相关支持文件,引导创新人才争取各项资金支持,加大对中国专利奖、优秀专利发明人、知识产权师、专利代理师等知识产权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公众严格保护和合理运用知识产权,逐步提升我市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3.深化知识产权合作交流。加强与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入合作,实现优势相补、合作共赢。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参加国际、国内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活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地区活动为契机,常态组织对接服务活动。联系高层次专家团队及相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面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提供便利化、高质量的对接指导和服务,以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企业创新全链条,助力我市产业强链。

(五)高标创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1.加大行政监管保护力度。加大知识产权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依法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专项整治,加大对无资质开展专利代理行为的打击力度。探索将市级专利代理机构监管职能委托区级执行,实现快速发现和处置。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对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及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重点监管。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信用监管机制,完善失信惩戒清单,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信用标准,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管理。推行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发布案件投诉和处理情况。

2.健全完善协同保护机制。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优势资源,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就近审理、示范审理,推动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等工作机制,强化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依法设立市级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更多县(市、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落地建设,探索构建组织安全、制度完善、规范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体系,逐步形成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诉中调解全覆盖,促进知识产权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决,实现相关部门在制度建设、执法培训、信息共享、协作办案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形成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力。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充分整合现有执法资源配置,密集组织专业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鼓励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实现县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点全覆盖,不断提升县级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水平,形成我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资源调配与协调机制。

4.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围绕国家营商环境考评体系,优化营商体制机制,制定完善营商环境评价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相关政策措施。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入企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把握当前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和期望,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水平评估提供依据,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全市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统筹协调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职能部门与各知识产权工作有关单位的常态沟通,加强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2.强化统筹部署。全市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结合实际,细化落实我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各项具体任务和重点举措,确保工作任务有序推进。

3.加大经费保障。全市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根据规划任务推进需要,统筹知识产权工作保障经费,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专项经费投入,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和程序,推动知识产权与科技、金融、产业等政策的联动,重点支持资助、奖励政策向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导航、知识产权投融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知识产权托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方面倾斜,完善资助政策体系。

4.营造实施氛围。全市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发展规划的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对规划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全社会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多渠道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活动,加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营造全社会知晓知识产权、重视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